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陳燦) “消防安全、古建築安全是我們的生命線,是故宮的‘命根子’。”8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故宮文物保護、關於今年的兩會提案、關於故宮未來的發展,單霽翔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人民網記者梳理了8個關鍵詞,帶你走近故宮的歷史、現在和未來。,今年兩會,他一共提了18個提案,主要是圍繞故宮完整保護與故宮文化遺產安全。故宮是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群,也是世界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此外,這些宮殿建築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藏品,共1807558件(套)。“這些古代建築和珍貴文物藏品能夠長久保存是我們最大的職責,防火、防盜、防震、防腐蝕、觀眾防踩踏等都是我們關注的話題,對木結構建築群來說,防火是最關鍵的。”,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陳燦) “消防安全、古建築安全是我們的生命線,是故宮的‘命根子’。”8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故宮文物保護、關於今年的兩會提案、關於故宮未來的發展,單霽翔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人民網記者梳理了8個關鍵詞,帶你走近故宮的歷史、現在和未來。 1.故宮的“命根子” 單霽翔曾說,消防安全是故宮的“命根子”。 今年兩會,他一共提了18個提案,主要是圍繞故宮完整保護與故宮文化遺產安全。故宮是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群,也是世界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此外,這些宮殿建築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藏品,共1807558件(套)。“這些古代建築和珍貴文物藏品能夠長久保存是我們最大的職責,防火、防盜、防震、防腐蝕、觀眾防踩踏等都是我們關注的話題,對木結構建築群來說,防火是最關鍵的。” 單霽翔表示,對於文物保護,只有不出事,才能做好事。“我們說要確保文化遺產萬無一失,但你要知道,‘一失’就‘萬無’。一旦發生火災,一切努力就付諸東流了。基於這些,我們認為消防安全是我們的命根子。” 紫禁衛士,一支駐守紫禁城41年的隊伍。 在紫禁城的城牆裡,72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共有1200棟古建築,9371間古建築房屋。如何保障這樣一個巨大區域的消防安全,僅靠故宮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在故宮的東南一隅,有一支駐守紫禁城41年的隊伍,被稱作“紫禁衛士”。 據了解,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東城支隊故宮特勤中隊於1975年5月25日正式成立,主要肩負着以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為中心,天安門周邊地區3.74平方公里範圍內的防火滅火、反恐處突和應急救援任務。 單霽翔表示,過去故宮博物院的開放面積只佔總面積的30%,到2014年,開放面積達到了52%,2015年65%,去年達到了76%,目前還在繼續推進中。“無數條巷道,無數個庭院,何時閉,何時開,開放哪些區域,這些每年也在變化,消防任務也在不斷加重。” 故宮消防中隊的官兵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不斷加強實戰演練和基礎工作,如進行摸底、防火宣傳等。 此外,故宮平坦開闊,雷擊可能是最大威脅,針對這個情況,消防中隊也關注古建築的消防設施和古建修繕的防雷設施安裝,結合故宮地形來設置高壓管線和中控室等等。故宮的消防演練還有個特點――“軍民結合”。“不但消防戰士參与,員工也參与進來。這樣一旦發生險情,員工可以把文物搶救出來。”單霽翔說。 對這樣一支風雨無阻守護着紫禁城的消防力量,單霽翔由衷地表示了自己的感激,“我們對有這樣的隊伍與我們同在感到踏實和安全。他們做得比我說得好!” 此次兩會,單霽翔的提案也再一次呼籲社會各界能加強故宮周邊地區和故宮周圍環境的保護。他表示,為避免安全隱患,要把不直接接觸文物的員工和所有私家車撤出紫禁城。 今後四年,包括單霽翔在內的共計750名員工,都將撤出故宮紅牆。 4.觀眾参觀“限流” 2015年的6月開始,故宮正式開始實施“限流”措施。所謂限流,就是故宮將觀眾的每日接待量限制在8萬人以內。 隨着故宮影響力的擴大,故宮的觀眾數量也不斷增加,“我們今天使用的辦法是不讓遊客過度集中。”單霽翔介紹說,進行限流的宣傳主要是兩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淡季的優惠力度,包括免費日、旅遊團的淡季優惠、展覽的布置等,做到旺季不擠,淡季不淡。“目前旺季平均是54800人,淡季是48000人,僅相差6000多人。再加上開放面積的不斷擴大,人進了故宮裡就分散了。”第二,進行網上售票。在旺季時,70%的觀眾都在網上買票,避免了窗口排隊,也能錯峰参觀。“我們在應對觀眾的大流量方面不斷積累經驗,既使觀眾能進入故宮觀賞,又有安全的舒適的参觀環境。” 5.《故宮保護條例》 “目前,故宮博物院在文物保護、古建築維修、觀眾安全等方面所面臨的壓力空前巨大。”自稱為“故宮守門人”的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日前呼籲,要切實加強故宮文化遺產保護和促進故宮博物院的可持續發展,亟須制定《故宮保護條例》。 關於故宮立法,去年,單霽翔的提案主要是呼籲故宮保護總體規劃能儘快審批。“在這基礎上,今年我希望能上升到法律層面,制定《故宮保護條例》,專門為故宮立法。“單霽翔期待地說,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專門就《故宮保護條例》的下一步立法進行了溝通和規劃,希望會有一個更有力的日程表出來。 6.故宮博物院的誕生 你知道嗎?故宮博物院的誕生和火災有關。 單霽翔介紹說,自1420年永樂皇帝建成了紫禁城,到2020年,紫禁城就將迎來600歲生日。但是,在1421年,紫禁城正式啟用後幾個月,太和殿就燒毀了。在這之後,太和殿――這個俗稱金鑾殿的、集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的建築也在明代、清代多次被燒毀。 1923年6月,紫禁城中的建福宮突然起火,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紫禁城古建築群的關注。在這場火災后一年,末代皇帝出宮。不到一年後的1925年10月10日,故宮成為公共文化機構。“建福宮的火災讓社會意識到故宮應該交給民眾,成為民眾的博物館。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們今天更應該注意故宮的文化遺產安全。因為這些文化遺產在我們眼中是有生命的,它們的生命歷程比人的生命歷程更長。我們要把一個完整的紫禁城交給下一個600年。”單霽翔動情地說。 2011年5月8日,故宮博物院發生竊案,香港兩依藏博物館在齋宮臨時展出的7件展品失竊。單霽翔回憶道,那個時候我們使用的還是1998年的防盜系統,十幾年都沒有更新了。事件發生后,故宮用了兩年時間,更新了安防系統。“現在,我們的中控室有65面大屏幕,2300個高清晰攝像頭。” 故宮也在不斷更新安防系統。“我們現在已經成功研發了全時空覆蓋的物聯網系統。今天,在壽康宮這類原裝陳列的地方,你移動任何一個器物,中控室都會報警。我們將會不斷把新的技術手段應用於我們的安全工作。” 現在,故宮採取积極的態度,把古建築群不斷擴大開放,把能夠開放的都暴露在公眾視野下,而不是封閉起來。按單霽翔的話來說就是:越擴,越使用,越引起關注,也就越安全。 8.故宮文創“萌萌噠” 近年來,故宮的眾多“萌萌噠”文創產品成為網紅,風靡全國。針對“萌萌噠”這個說法,單霽翔則表示,“其實到去年年底,我們出了9100種文創產品,統計發現‘萌萌噠’系列不到5%。”因此,故宮的文創產品其實不僅只有“萌”。單霽翔說,我們今天的文創產品更貼近人們的生活,人們的生活需要什麼,我們就研發什麼樣的兼具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產品。“在故宮文化創意館,如木藝館和陶藝館,可以看到其實故宮文創更多是面向各個階層的。我們今天的目標是從數量增長到品質提升,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一定是要有文化氣息的。” (責編:陳燦、黃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