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onico

December 11, 2022

歐億5主管招商>

歐億5代理註冊_1973年美國軍事人員文件中心火災的啟示

檔案館火災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恢復補救困難的特點。1973年,美國國家檔案館所屬的軍事人員文件中心發生重大火災,損毀了大量重要檔案,造成的影響持續至今。40多年過去了,回顧這場火災(下文稱“1973年MPRC火災”)仍具有較大的警示和借鑒作用。

1 1973MPRC火災基本情況

1.1 火災過程和造成的損失。

1973712016分,位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的軍事人員文件中心第六層發生火災。接到火警420秒后,第一支消防隊抵達現場開始滅火,但火勢繼續擴大。先後共有42支消防隊、381名消防員參加滅火。大火在22個小時后得到控制,沒有蔓延到其他樓層。716日上午9點,也就是4天以後,消防部門宣布大火被完全撲滅。

軍事人員文件中心於1956年建成時,美國檔案界關於防災有兩個對立觀點,即“水是惡魔”和“火是惡魔”。前者認為,洪水、屋頂漏雨和水管破裂是對檔案的主要威脅。後者則認為,火災對檔案造成的破壞是毀滅性的,而水造成的破壞相比之下輕微得多。當時,美國沒有強制要求檔案館安裝水噴淋滅火裝置。軍事人員文件中心建成時就沒有安裝水噴淋滅火裝置。

由於火災對第六層的破壞非常嚴重,調查人員無法確定起火原因、最初着火點和着火時間,聯邦調查局也無法確定是否存在人為縱火。

火災發生前,軍事人員文件中心保存了約2200萬份退役軍人檔案,其中大部分沒有副本,也沒有製作縮微片,甚至沒有完整的目錄。因此,永遠無法弄清損毀檔案的準確数字。據估計,完全滅失檔案的數量在1600萬到1800萬件之間。

1.2 檔案搶救。

為搶救修復工作提供指導。經過幾個星期的努力,共搶救了約650萬份檔案。大火被撲滅后,軍事人員文件中心立即開始搶救檔案。原來分設的陸軍、海軍和空軍三個部門合併組建“文件搶救部”,統一處理受損的各軍種檔案。工作人員在大樓前的廣場上搭設帳篷,對受損檔案進行鑒別、整理和登記。為了加快進度,部分檔案被運送到12英里以外的公務人員文件中心,由那裡的工作人員幫助處理。國家檔案館和國會圖書館派出保護專家,為搶救修復工作提供指導。經過幾個星期的努力,共搶救了約650萬份檔案。

受損檔案主要遭受兩種破壞:火燒和水浸。第六層保存的檔案大部分被徹底燒毀,倖存的檔案遭受火燒和水浸。第五層和以下樓層保存的檔案不同程度遭到水浸,尤其以第五層最為嚴重。

水浸檔案面臨的第一個威脅是霉變。火災發生時恰逢當地夏季,高溫高濕的環境加速了潮濕紙張的霉變。工作人員向檔案噴洒百里香酚,抑制黴菌生長。

水浸檔案乾燥的工作量很大,且時間緊迫。起初,潮濕檔案放在紙板箱中晾乾。工作人員很快發現,鏤空的塑料牛奶箱更利於通風乾燥。軍事人員文件中心採購了3萬個塑料牛奶箱,用於受損檔案的存放、乾燥和運輸。由於自然乾燥無法滿足需要,工作人員尋求人工乾燥手段。附近的麥克唐納道格拉斯飛機公司擁有3座真空乾燥室,位於俄亥俄州的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擁有1座真空乾燥室。軍事人員文件中心將水浸檔案運送到這兩個地方進行人工乾燥。這4座真空乾燥室原本用於在“阿波羅計劃”中模擬太空環境,沒有用於檔案乾燥的使用經驗。最初幾批檔案的乾燥周期過短,造成紙張脆性增加。調整乾燥速度后,才達到了較好的效果。最終,這些乾燥室共完成了9萬立方英尺檔案的乾燥。

1.3 受損檔案的保護和利用。

1973MPRC火災后,軍事人員文件中心為受損檔案建立了獨立的“B文件”(燒毀文件)目錄,採取特殊的保護和利用措施。軍事人員文件中心復建時,為“B文件”設立專用庫房。2011年,文件中心遷入新址,為“B文件”建設了條件更好的專用庫房,以及保護實驗室、防霉實驗室和專用閱覽室。

2002年,軍事人員文件中心開始對“B文件”進行数字化。由於工作量大,加之預算和人力限制,只能優先對嚴重損壞的“B文件”進行数字化。数字化過程中,工作人員利用特製的紅外相機和数字影像處理技術,重現燒焦紙張上的字跡,並更準確地識別洇化和褪色文字,一些原本無法辨識的檔案恢復了利用價值。

B文件”的利用方式取決於其損壞程度:輕微損壞的供公眾利用;中度損壞的供內部工作人員和聯邦機構利用;嚴重損壞的只提供数字化副本。目前,軍事人員文件中心每天接到200300個“B文件”的查詢請求。在利用過程中,工作人員不斷髮現“B文件”在編目、裝訂方面的錯誤,這些錯誤大多是在搶救過程中過於匆忙造成的。

1.4 滅失檔案的重建。

1973MPRC火災中被徹底燒毀的1600萬到1800萬份檔案中大部分沒有備份,所記載的信息也徹底滅失。恢複信息並重建這些檔案,是軍事人員文件中心四十多年來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1973723日,美國聯邦政府發布了第39號聯邦財產管理條例公報,要求所有聯邦機構封存與退役軍人檔案相關的文件資料,並準備提供相關信息。國防部、退役軍人管理局和國家檔案館聯合組建“跨部門軍事人員文件政策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檔案重建工作。軍事人員文件中心組建“文件重建部”,併為重建檔案建立獨立的“R文件”(重建文件)目錄。

文件重建部接到查詢退役軍人檔案的請求,如果確認屬於火災中滅失檔案的範圍,就以查詢者提供的退役軍人姓名、服役代碼等基本數據為線索,對多種外源信息進行檢索。外源信息包括:退役軍人管理局的檔案、各州檔案機構和退役軍人服務機構的檔案、義務兵役系統的登記記錄、陣亡管理部的陣亡記錄、軍隊醫院的醫療記錄、美國戰爭紀念委員會的檔案等。根據外源信息,工作人員首先確認退役軍人服役代碼、服役和退役時間、退役時軍銜等關鍵信息。如有可能,再進一步確認海外服役、參戰經歷、傷亡記錄、立功受獎等信息。這些信息經核實后,軍事人員文件中心出具服役證書,即國家檔案館13038號表格作為服役證明。該證書具有與國防部頒發的退出現役報告,即國防部214號表格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目前,軍事人員文件中心仍保留2個文件重建小組,每周受理約2300個“R文件”查詢請求。重建一份“R文件”所需時間可能是幾天,也可能是幾個月。

2 1973MPRC火災的啟示

2.1 檔案館火災易發且破壞力大,應加強對災后處置的重視程度。

1973MPRC火災是檔案館火災的典型案例。軍事人員文件中心剛投入使用時,檔案保存在金屬文件櫃中。隨着數量的增加,大量檔案存放在開放式貨架上,密度很大,超過20萬平方英尺的存儲區沒有隔離措施,加之沒有安裝水噴淋滅火裝置,導致大火蔓延並造成嚴重損失。

檔案館火災“預防為主”的原則無疑是正確和必要的。現代檔案館的火災防控能力與1973年時相比有了極大提升,但還不能絕對確保“不起火”,也不能絕對確保“早撲滅”。不能認為“有了先進的消防設施,大火肯定燒不起來”。應當像應對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一樣,樹立“重大火災遲早發生”的危機意識,尤其是要更多關注火災后的應對處置工作。

2.2 火災對檔案的破壞呈多樣性和複雜性,應科學看待水在救災中的作用。

1973MPRC火災中,大樓第六層的檔案遭受火和水的綜合破壞,其他樓層的檔案主要是水造成的破壞,瓦礫和灰塵對檔案也有破壞作用。大火燃燒時,數千頁檔案被熱浪帶到空中,散落到周圍數英里範圍內。大火熄滅后,存放在金屬櫃中的一些檔案處於陰燃狀態,當打開柜子時,陰燃的檔案重新燃燒,造成新的損失。清掃樓內積水時,高樓層的積水向下流淌,導致低樓層積水深度猛增,淹沒了一些低層檔案櫃,也造成了新的損失。

火災對檔案的破壞主要由火焰和消防水造成,火燒和水浸破壞可能單獨發生,也可能合併發生。檔案館火災中,水的作用具有雙重性,既能滅火,又能損傷檔案。1973MPRC火災中,完全滅失的檔案都是火燒造成的,而水浸檔案基本都得到了修復。因此,檔案館發生火災時,如果細水霧和氣體滅火裝置無法控制火勢,應當果斷使用大量水滅火,這不僅是消防需要,也符合保護檔案的要求。

2.3 火災后檔案搶救工作量大且不利因素多,應做好應對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

1973MPRC火災后,美國國家檔案局、公務人員文件中心、麥道公司等機構為檔案搶救提供了有力支援。軍事人員文件中心在檔案搶救過程中遇到並克服了各種困難:大樓電力系統損壞,樓內5部電梯都無法使用,靠人力搬運檔案效率太低,就臨時修建了一部外部升降機;短距離搬運檔案的手推車數量不足,就從附近超市借用購物車;紙板箱不適宜存放水浸檔案,就緊急採購了3萬個塑料牛奶箱,等等。

重大火災后,檔案搶救工作量突增,往往超出受災檔案館自身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應积極尋求上級和同級檔案部門支援,還要重視利用市場化手段獲得支援。平時應掌握附近可用於檔案搶救的冷庫、庫房、乾燥設施的容量和地址等情況,以及購買塑料袋和周轉箱、雇傭運輸車輛等市場信息。

2.4 火災易造成檔案滅失併產生嚴重影響,應加強檔案火災容災能力建設。

重大火災很可能造成檔案滅失,但如果備份工作得力,造成的後果可能截然不同。即使火災導致檔案實體滅失,檔案的“原始記錄”功能喪失,備份仍可以保留檔案記載的信息,檔案的“憑證作用”仍可以存續,也便於重建檔案。應大力推行电子檔案、紙質檔案縮微或数字化副本的異地異質備份,這是提高檔案火災容災能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