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億5代理開戶_科普閱讀:為什麼9月颱風仍活躍 秋颱風威力會更大嗎
編者按
秋颱風指出生於9月至11月的颱風。9月2日至3日,西北太平洋的三個颱風胚胎中,有兩個生成了今年第13號颱風“玲玲”和第14號颱風“劍魚”。雙颱風和多胚胎颱風是怎麼形成的,颱風之間又有哪些相互牽制和影響?秋颱風威力比夏颱風更大嗎?
為什麼9月颱風仍活躍
每年1月至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大約會出現14至15個颱風,今年為12個,比往年少2-3個。到9月3日,13號和14號颱風均已編號。
按照月平均颱風生成個數計算,每年的8月和9月都是颱風生成的高峰期。其中,8月最多,為5~6個,登陸我國的數量為1.9個;9月次之,為5.1個。
8月至9月颱風偏多的主要原因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海溫最高,且高海溫區範圍廣闊、赤道輻合帶活躍並向東延伸至東經140度以東。在熱力和動力條件都非常有利的情況下,颱風活躍是正常現象。
月平均颱風生成數(1949年至2018年)
秋颱風威力會更大嗎
颱風的威力主要體現在風和雨的破壞力上。可以說,所有的颱風(熱帶氣旋)都是“水貨”和“梅超風”。如果沒有風和雨,颱風也就不復存在。
數據显示,1949年至2018年,夏季颱風生成個數(815)多於秋季生成個數(792),但是,秋季超強颱風個數(222)高於夏季(148),秋季超強颱風佔比28.0%,高於夏季的18.2%。可見,秋颱風確實是“狠角色”!
此外,颱風中心氣壓越低,颱風強度越強。數據也显示,1951年至2010年中心氣壓較低的前20個颱風中,秋颱風就有13個,占65%。
是什麼造就了秋颱風的“狠”?
主要是進入秋季,太陽直射由北往南移,導致海水溫度偏高。從春分到夏至,太陽直射從赤道向北回歸線移動,加熱了北半球熱帶海洋。夏至以後進入秋季,太陽直射又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熱帶海洋在已被加熱了以後再次加熱,海溫條件更為有利於颱風生成和能量增強,表現為強颱風或超強颱風出現概率更高。
與夏颱風相比,秋颱風登陸地點偏南,尤其“寵愛”海南和廣東。統計1949年至2018年6月至8月的颱風資料,共有69個颱風登陸我國,這其中只有23個登陸廣東和海南。9月至11月,有47個颱風登陸我國,這其中就有24個登陸廣東和海南,比率為51.1%,大於夏季33.3%。
秋季強颱風佔比高於夏季強颱風(1949年至2018年資料)
秋季颱風偏愛登陸廣東和海南(1949年至2018年資料)
由此可見,夏颱風多在福建、浙江登陸,到了8月明顯減少,從9月開始登陸點南移。專家解釋,颱風一般在副熱帶高壓南測活動,颱風位置多由副高位置來決定,進入9月後,副熱帶高壓開始東退南移,颱風北側雲系受到副熱帶高壓壓制南移,導致路徑也偏南。
秋颱風登陸后,如果遭遇冷空氣這個“幫凶”,會激發更多降水,威力會更大。秋颱風和冷空氣相互作用,導致颱風變性為溫帶氣旋,在這個過程中,激發產生更大的能量。而且,由於我們國家沒有溫帶氣旋的預警,由此造成的風雨影響很容易被忽視。
對於秋颱風預報,主要看颱風集合預報的發散度。對於發散度較大的颱風,各家模式預報的路徑差距很大,很大程度上考驗預報員的經驗。最近生成的第14號颱風“劍魚”,其“拋物線”路徑看起來很妖嬈,給預報帶來了很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