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億5註冊網址_消防訓練:消防員訓練損傷預防及康復
長期以來,消防救援隊伍始終戰鬥在火災撲救、搶險救援的第一線,職業風險高、工作壓力大,在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民生安全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支同老百姓貼得最近、老百姓最需要的隊伍。對標“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職責定位,更是對消防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消防救援隊伍是實行24小時駐勤備戰制度,消防員長時間處於高強度、超負荷、不規律的工作環境下,導致開展各類訓練時極易發生運動損傷,給消防救援隊伍和消防員自身帶來了嚴重影響,非常不利於隊伍整體戰鬥力的持續提升。為此,筆者希望通過對消防員訓練損傷發生規律和特點的研究,分析原因,提出預防和康復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訓練損傷的發生。
1 當前消防救援隊伍訓練現狀
目前全國基本圍繞消防救援局部署開展的冬訓和夏訓工作開展訓練,簡稱“9+9”即冬訓9個科目和夏訓9個科目,涵蓋體能訓練、技戰術訓練。冬訓9個項目分別是背負空氣呼吸器5000米跑、400米救人疏散物資、100米負重跑、60米肩梯跑、負重上10樓、單杠卷身上、雙杠臂屈伸、搬運重物折返、繩索攀爬等。夏訓9個項目分別是快速初戰控火、槍炮協同滅火、樓層火災內攻、樓層火災救人、縱深滅火救人、百米障礙救助、車輛事故救援、兩車三槍、攀登15米金屬拉梯等。要完成好上述訓練,需要消防員擁有非常好的體能素質。
2 常見的訓練損傷
2.1按損傷部位分
消防員在日常訓練中發生訓練損傷主要集中在腰部、腳部、膝關節以及上肢關節。
2.2按損傷組織分
(1)神經類損傷:消防員常見的有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的神經壓迫導致的傷害以及神經類損傷導致肌肉萎縮、半月板損傷等。
(2)軟組織類損傷:韌帶、肌肉的撕裂及損傷,肌腱、關節囊等損傷。
(3)關節與骨損傷:主要為各類骨折及脫位等。
3 訓練損傷發生的主要原因
3.1訓練理念落後,缺乏系統思維
體能訓練作為運動科學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消防員整體能力素質得以提高和發揮的重要基礎和根本保證,但當前仍有相當一部分消防指戰員的訓練理念非常落後,始終按照以前的老辦法、土經驗來訓練,體能訓練理念僅局限於耐力訓練和力量訓練,存在“體能訓練就是耐力訓練、力量訓練就是杠鈴訓練”的陳舊觀念。其訓練形式主要是跑步訓練和大強度力量訓練, 不僅對提高消防員能力素質沒有起到應有的积極作用,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引起消防員訓練損傷的原因。
3.2思想上不重視,缺乏安全意識
大部分消防員對於訓練損傷的嚴重後果缺乏正確的認識,普遍存在“年輕人忍一忍,休息一下就好了”的錯誤思想。對於訓練損傷缺乏必要的防護意識,麻痹大意,在訓練時不採取應有的預防措施,甚至發生損傷后也不吸取經驗教訓,缺乏康復訓練的意識,致使訓練損傷反覆發生。同時訓練時的熱身與放鬆意識差,存在“把訓練只是當做完成任務,希望越快結束越好”的錯誤思想,普遍忽視訓練前動態拉伸熱身以及訓練后的靜態拉伸放鬆。久而久之,極易導致發生累積性的疲勞損傷。
3.3動作規範性差,成效不明顯
由於消防工作的特殊性,導致工學矛盾長期存在無法有效的解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防指戰員在訓練的科學性上的鑽研。在訓練過程中只注重上訓練負荷、上訓練強度, 忽視了技術動作的規範性,導致消防員普遍的體能水平偏低,事倍功半且不能長久保持,訓練損傷多、靠吃年輕飯的現象突出。
3.4考核標準高,“一刀切”現象突出
由於全國消防救援隊伍都是圍繞“9+9”的項目開展訓練,定期開展全國考核檢驗練兵成效,勢必導致回到以秒錶論英雄的老路。雖然上級對標準和項目做了年齡的區分,但是每個消防員的個體差異是始終存在的,追求排名、追求滿分的心態導致訓練上無法做到循序漸進、因人而異,有時甚至可能加大訓練量,極易發生訓練損傷尤其是個體素質相對較差的消防員。
4 訓練損傷的預防及康復治療
4.1訓練理念要與時俱進
消防救援隊伍要充分利用好龐大的社會資源。可以採取共建共享的方式,依託國內外專業的體育院校、醫院或專業的體能訓練師、康復師等開設訓練及康復相關的專業課程,採取脫產學習、雲課堂學習、跟班作業等方式,為消防救援隊伍中有志於訓練工作的指戰員提供學習的契機。要大力引導和鼓勵消防指戰員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自身的訓練知識儲備,建立內部交流訓練理念、訓練心得的分享雲平台,營造“我要練”的良好氛圍。要讓廣大消防員充分認識到訓練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非常完善的理論和實踐體系的支撐,需要不斷地更新。比如核心訓練理念,核心力量的加強和提高,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關鍵。消防員的訓練負荷量相對較大又單一,加上訓練內容中有大量的負重跑、負重力量練習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有較強的肌肉力量、膝關節、髖關節和腰背力量的支撐。而消防員的日常訓練在核心力量這方面的發展相對薄弱,因此很容易出現大量肌肉疲勞、腰肌勞損、肩袖勞損、踝關節損傷、膝關節內外側韌帶損傷和脛骨前肌損傷(骨膜炎)等等。
4.2訓練方法要科學合理
消防救援隊伍是一支一年365天都在戰鬥的隊伍,這就更需要我們在日常訓練中學會統籌、科學施訓。在當前大
部分消防指戰員還不具備完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支撐的前提下,需要從上至下地积極探索。在訓練計劃的擬定過程中,應积極與院校、體校等專業機構建立專業體能訓練師聘任機制,依據消防的職業特點不斷完善訓練的方式方法,有條件的單位要制定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個性化訓練計劃。在訓練計劃的實施過程中,要讓專業體能訓練師從開始就介入訓練尤其是基礎訓練階段。因為整個體能訓練過程都需要通過各種技術動作來完成, 不規範的技術動作, 不僅會影響體能訓練的效果, 而且很可能導致訓練損傷的發生。從體能訓練初期開始, 就需要反覆強調動作的規範性, 即使非常細小的錯誤動作, 也要不厭其煩的反覆予以糾正, 使消防員形成正確的條件反射, 打好技術動作的基礎。在掌握動作后, 才能逐漸增加訓練負荷。另外,在整個訓練的過程中各級消防指戰員要有充分的耐心和包容心,拋棄政績觀,切不可急功近利,因為任何一個撥亂反正、走出舒適圈的過程都勢必伴隨着各種陣痛甚至對過去的完全否定,一定要用系統的眼光去正視過程,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強定力。
4.3訓練準備和恢復要高度重視
訓練準備主要指涉及訓練項目的各類器材、場地的準備,熱身活動的準備以及訓練對象的思想準備,其中以思想
準備首當其沖。因為在訓練過程中,必須要讓隊員保持良好的神經系統水平,才能使隊員保質保量的完成訓練要求。也就是說在訓練前尤其是技戰術訓練前一定要做好隊員的思想安撫、睡眠調解,保證睡眠充分,讓隊員的神經系統保持高度的穩定。
同時,要高度重視訓練后的恢復工作。除了訓練后基礎的拉伸、慢跑等恢復放鬆手段外,應积極引進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幫助隊員的恢復。比如定期的血常規檢測、晨脈自測以及心率法來掌握隊員的訓練及身體恢復情況。利用泡沫軸、筋膜球、筋膜槍、振動訓練器等科技手段輔助身體的恢復。在訓練之餘加入游泳、瑜伽、普拉提等其他運動形式加速身體的恢復。另外,要特別重視訓練后的營養補給。除了訓練過程中運動飲料的補充外,應聘請專業的營養師制定科學的營養配餐,必要時搭配一定的營養補劑。
4.4訓練損傷的應急處理和康復要不斷加強
消防員在日常的各類訓練中極易發生運動損傷,因此掌握基礎的應急處理知識和技能顯得尤為重要。應定期邀請知名醫院的醫護人員通過授課、現場教學的方式對廣大消防指戰員開展應急處理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讓指戰員在遇到意外訓練損傷時及時得當地做好應急處理工作。消防救援隊伍更要把消防員訓練損傷后的康復治療納入各級黨委的重點工作,要將訓練損傷康復治療與訓練工作等同視之。發生訓練損傷后,正確的康復治療的介入對訓練損傷的恢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通過專業的康復儀器治療和功能鍛煉在達到預期恢復的目標的同時有時甚至能大大縮短恢復時間。要想方設法地與專業的康復醫療機構、體育院校建立合作機制,做到消防員發生損傷后第一時間有專業的力量介入,盡可能不讓消防指戰員留下后遺症。有條件的單位要加大投入,改建內部健身房、綜合訓練館,購置實用、高效的各類器械(如瑜伽球、阻力帶、超聲波治療儀、中頻脈衝治療儀等),不斷完善訓練、康復設施。以筆者為例,15年左腳踝嚴重扭傷,採取常規手段治療基本痊癒后未進行康復訓練,致使在日後的訓練生活中習慣性崴腳。今年年初最嚴重時,每天腳踝反應強烈,疼痛並有隨時崴腳的風險,經專業骨科醫生診斷為踝關節不穩建議先做康復治療六周再決定是否手術。目前經過醫院專業醫生和儀器的康復治療已取得明顯成效。
5 結語
各級消防救援隊伍要牢牢堅持以人為本、向科學要戰鬥力的原則,樹立“快樂訓練”理念,大力倡導“走出去,請進來”,用科學的理念和知識武裝廣大消防指戰員,科學安排訓練、恢復計劃,逐步讓廣大消防指戰員從“要我練”向“我要練、我會練”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