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億5線路登陸_請記住還有一種逃生,叫關好房門(下)
上期文章:請記住還有一種逃生,叫關好房門(上)
近年來,電動車失火事件頻發,火場被困人員因缺乏相關知識儲備,多造成嚴重後果。本文介紹了兩起成功救援和逃生案例,在樓道失火、濃煙密布、高溫高熱等惡劣逃生環境下,11戶人家,30多名居民親身演繹了什麼才是正確的自救和救人姿勢。在逃生之路被濃煙和高溫封鎖之時,請記住還有一種逃生,叫做——關好房門。
火場逃生:這是一場成功的救援與逃生案例
這是廣西省南寧市年初發生的一起火災,消防隊員救出了11人,其中9人受傷。除了火災中常見的呼吸道損傷之外,傷者的傷勢多集中在手和腳上。這些傷勢讓醫護人員深感意外,直到火調員在現場發現了一些痕迹,才找到了這些傷勢產生的原因。
這是一位被困女孩在火場逃生時用手抓出來的痕迹。當時大火正在向周圍蔓延,產生的濃煙嚴重影響了視覺,根本無法依靠眼睛辨別方位。在視力受阻的情況下,女孩只能憑藉雙手的觸摸,尋找逃生之路。然而,處於一樓的火焰,將整個疏散樓梯烤成了炙熱的煙筒,最高溫度可達600—700℃。被火勢困住的人們,被迫以燙傷雙手換求逃生之路。
同年7月,因電動自行車失火,南寧市發生了一起火災。熊熊烈焰,比夏日的高溫更加炙烤人心。上圖是大火被撲滅6小時后的斷壁殘垣,16輛車被燒壞,萬幸的是,起火的一樓無人居住。該自建樓房共五層,11戶租戶,30多人居住。在這樣的火勢當中,除了一人扭傷腳外,再無人受傷。本次營救成功的關鍵,離不開居民們的自救措施。
上圖是整棟樓里最年長的老奶奶的家。火災發生時,她和兒子躲到了陽台外,並盡全力把房門縫隙封閉嚴實,阻止濃煙和熱量蔓延。恰恰正是這道臨時“密封門”,讓現場一半災難,一半人間。
同樣位於二樓的一位退伍特種兵,採取了大膽卻又專業的自救方式。他將繩索繫於房屋承重柱上,搭建了一條簡易逃生繩。雖然最終成功逃離,但該自救方法具備一定特殊性,不易被模仿,尤其是繩索的固定,需要多加練習。
四樓的一位孕婦帶着七八歲的孩子,躲到了陽台外面。這為消防員確認受困人員位置節省了很多時間。為了避免高溫和煙霧對孕者造成傷害,在陽台足以安全躲避火情的情況下,消防人員並未立刻營救,待煙霧漸消后,二人才在消防人員的幫助下得以轉移。
這一家四口,能夠在消防員趕來之前有驚無險、毫髮無損的逃生出來,多虧鄰居們伸出援手。在這場火災中,樓棟住戶們能安全的原因,一是遇到危險之時,頭腦能夠冷靜;二是危難到來的時候,人們會向身處險境的人伸出援手;三是消防救援人員迅速抵達現場。
講述居民逃生技巧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消防救援隊支隊特勤一站站長張章煌——2018年全國十大傑出消防戰士。他大學畢業入伍,參与了1000多次救援,營救了400餘人。張章煌希望通過此次報道告訴大家,遇到自建居民樓着火,特別是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千萬不要盲目逃生。
在一些密閉環境下,煙霧的濃度急劇上升,依靠視力無法確認逃生之路,極易在火場迷失,再加上現場高溫,倉皇逃生具備很大危險性。張章煌表示,在這種火情之下,最好的方法是關上房門並嘗試封閉縫隙,等待救援。在報道中,消防人員紛紛表示,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了解一些消防知識,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這才是真正的萬全之策。
兩起火災都是在自建樓房中因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和充電所引發的。南寧市是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總數量預計超過了300百萬輛。2016年,南寧市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131起,造成了8人死亡和大量的財產損失。2017年起,電動自行車規範化停放點建設,納入了南寧市“為民辦實事”的項目之中,在此基礎之上,消防部門加大了科技研發和投入,防控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
上圖是南寧市應急管理部門用心打造的系統工程,採用科學技術保護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電動車遠程監管系統的大屏幕,實時掌握電動車狀態,一旦發生火情,煙感報警裝置即時發出預警信號,相關彈窗和警報將第一時間出現在大屏幕上,實時畫面傳輸回監控室,火情現場的噴淋系統自動進行洒水滅火。通過這樣的一套科學報警系統,南寧錦江小區電動自行車起火,僅用四分鍾迅速被撲滅。
伴隨着智慧城市的發展,智慧消防的概念得以延伸。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勢能正逐漸應用到火災防控之中。科技與消防加速融合,助力減少火情預判時間,提升防控應急救援能力,推動智慧消防發展,更好的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