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億5代理註冊_消防救援:如何應對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
什麼是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是指地球在內動力、外動力和人類工程動力作用下發生的危害人類生命財產,破壞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資源和環境,阻礙人們正常生產和生活的地質現象。
北京地區受地形地質條件複雜、斷裂構造發育、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勻等自然條件和長期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山區存在大量泥石流、滑坡、崩塌、采空塌陷等突發地質災害。北京是世界上地質災害較為嚴重的首都城市之一,具有災種多、群發性、高隱蔽性、高突發性和時間上的集中性等特點。
1949年以來,北京地區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600人,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億元。其中泥石流災害共致死500餘人,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9次,超過100人的2次;崩塌、滑坡共造成70多人死亡、200多間房屋被毀;采空塌陷共造成6人死亡和大量的財產損失。特別是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這是自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降雨,給首都帶來一場特大自然災害並誘發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了79人遇難,經濟損失116.4億元。
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總體特徵
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隅,燕山山脈和太行山脈銜接部位,區內地形地質條件複雜、地質構造發育,同時由於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勻等因素影響,加上人類活動帶來的破壞作用,北京山區發育大量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突發地質災害及不穩定斜坡等,給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交通水利、旅遊設施和植被景觀等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其中房山、門頭溝、密雲和懷柔是北京地區發生地質災害較多、災害後果較嚴重的地區。突發地質災害類型中,泥石流與崩塌是北京地區最為發育的地質災害,其次為地面塌陷和滑坡。
(一)突發地質災害分佈現狀
根據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調查和歷年應急調查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已記錄編目的各類突發地質災害隱患4935處,其中崩塌2557處、滑坡50處、泥石流889處、地面塌陷93處、不穩定斜坡1346處。總體來講,崩塌隱患數量最多,占隱患總數的51.8%,其次是不穩定斜坡和泥石流,分別占隱患總數的27.3%和18.0%。全市突發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面積約佔全市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有10個區、84個鄉(鎮)、695個行政村、21532戶59218人、499條各級道路、326個景區、18座礦山、4個水庫、8所中小學等受突發地質災害威脅。
(二)突發地質災害發育特徵
目前北京市存在的4935處突發地質災害隱患總體上呈現以下特徵:
1. 數量多、規模小
2. 面積廣、分佈不均
3. 類型全、險情差異大
4. 主要地質災害類型
(1)泥石流
泥石流是北京地區最嚴重、最具破壞性的地質災害類型,其形成原因複雜、暴發突然、危害性極大。北京地區泥石流的分佈類型、活動規律和危害程度都有其鮮明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區域性暴發頻率高、單溝暴發頻率低、規模小而群發性顯著。
(2)滑坡
大型自然滑坡在北京地區不甚發育,但不穩定斜坡較為發育。受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北京地區的滑坡主要分佈在門頭溝區、房山區、懷柔區、密雲區、延慶區等地,迄今已發現50處滑坡隱患、1346處不穩定斜坡隱患,以中小型為主。
(3)崩(滑)塌
目前北京地區有崩(滑)塌隱患2557處,主要分佈在密雲區北部、懷柔區中部及房山區大石河等地區。1949年後崩(滑)塌已造成70多人死亡、200多間房屋被毀。
(4)采空塌陷
歷史最高峰時期北京地區共有采空塌陷90余處,主要位於北京西山煤炭開採區,涉及門頭溝區、房山區的10余個鄉鎮。
(三)突發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
通過採用“地質災害綜合指數法”對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易發程度進行的分區評價結果表明,全市突發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為9169.2km2,佔全市總面積的55.87%,高、中、低易發區面積分別佔全市總面積的18.40%、21.27%和16.20%。其中高易發區總面積約3019.3km2,主要分佈在房山西北、門頭溝南部、延慶東部、懷柔中部、密雲西北及東南部、平谷東北部;中易發區總面積約3491.1 km2,主要分佈在房山西部、門頭溝中部、昌平北部、延慶南部、懷柔北部、密雲東部、平谷東部;地質災害低易發區總面積約2658.8km2,主要分佈在房山中部、門頭溝西部、丰台西北部、海淀西部、昌平中部、延慶中部及西北部、懷柔北部、密雲南部、平谷西北部。
如何對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進行綜合防治
多年來,在原國土資源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原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原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原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及所屬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及國土資源分局、相關科研院所和地質勘查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
(二)
(三)
(四)
建立了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工作體系
開展了基礎性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
開展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工作
開展了典型地質災害治理工作
(五)
(六)
(七)
(八)
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開展了地質災害科學技術研究工作
開展了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工作
開展了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處置工作
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成功預報處置範例
2012年7·21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后,北京市完善了地質災害防治指揮管理機制,成立了由市國土局牽頭的地質災害防汛專項分指揮部,初步建立了地質災害遠程監控系統,併發放了地質災害防汛移動終端,為市局、分局、國土所三級聯動創造了條件;適時修訂了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加強了市—區兩級地質災害應急隊伍建設,確保了地質災害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有效運轉;建立了國土資源地質災害應急指揮平台,實現了下情上傳、上令下達、實時監測、高效指揮,促進了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特別是近幾年北京市成功預報處置了兩起突發地質災害,有效地避免了人員傷亡,可稱為突發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和應急處置的範例。
1
實例
2016年8月2日下午,北京市房山區霞雲嶺鄉莊戶台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石廣利對該村進行巡查時,發現台兒港居民區後山山體出現裂縫,存在發生較大地質災害的可能,立即將此情況報告霞雲嶺鄉政府和國土局房山分局。北京市地質研究所接報后立即開展應急排查,根據排查結果和緊急避險建議,霞雲嶺鄉政府立即組織受威脅村民和流動人員全部進行避險轉移,停止在此區域進行餐飲、住宿等經營活動,設置警戒線,安裝警示牌,並安排專人在安全區域 24 小時看守。5日凌晨 5 時 10 分,莊戶台村台兒港片山體發生崩塌災害。
據測算,崩塌方量約 10000m3,受損房屋 17 間(其中掩埋 7 間)。由於該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和應急調查隊員發現及時、報告及時,霞雲嶺鄉政府提前組織受威脅村民成功避險轉移,山體崩塌“撲空”,此次災害未造成人員傷亡。此次成功預警避險和高效應急處置成為北京市近年來群測群防工作的範例,得到媒體廣泛報道並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隆重表彰和獎勵。
2
實例
2018年8月11日8時30分,房山區大安山鄉軍紅路(X209)K18+350m處發生較大規模山體崩塌災害,約3萬m3危岩同時滾落(圖5、圖6),造成軍紅路雙向阻塞,落石砸毀道路路面、路基及護欄,被毀路段長約80m,嚴重影響交通出行安全。萬幸的是,事發前10分鐘,房山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安紅三在雨中巡查時,發現山體有石塊滑落,有發生大面積崩塌的可能。他立即攔截了過往車輛和行人,以“10分鐘奇迹”取代了一場可能發生的悲劇。這場山體崩塌災害的“元兇”,正是強降雨。
10日夜間,房山出現短時強降雨,加之前期降雨的影響,山區土壤含水量不斷加大,造成岩土體結構軟化鬆散、強度降低、穩定性差,最終引發山體崩塌。此次降雨過程,北京市氣象部門早已提前多日通過電視、微博、微信、電台等手段向公眾發布。10日10時,北京市氣象局向防汛各部門發布《重要天氣報告》,預計10日至13日北京市將有強降雨,提示防範山區強降雨可能誘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及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以氣象預警尤其是短時臨近預報為令,防汛各部門加強戒備,確保萬無一失。水務部門加強中小水庫、中小河道洪水防範和水情調度;市規劃國土委、交通委、排水集團加強地質災害防範及積水路段的處置應對;受影響較大的村鎮組織轉移危險點的群眾,確保安全。在此次山體塌方前的12個小時內,房山區氣象局始終與區防汛部門密切聯動。10日上午,房山區氣象台發布《重要天氣報告》后,立即轉發給區防汛、排水、地質等部門。在市氣象台的指導下,房山區氣象台於11日3時25分發布雷電黃色預警。區氣象預報人員在半小時內迅速聯繫防汛、國土部門和強降雨重點防範鄉鎮,告知雨情,提示加強關注,並適時發布暴雨藍色預警,跟進預報服務。這些氣象預警和滾動的雨情信息,被立即發往房山區各級防汛責任人,並傳遞至包括安紅三在內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氣象信息員手中,拉緊了大家巡山的“發條”。也正是在緊急雨情催促之下的巡查中,安紅三才得以提前發現險情,果斷採取措施,避免了人員傷亡。
事故發生后,防汛部門立即組織人員對災害現場進行24小時不間斷攔護,加緊進行清理。市規劃國土委與市氣象局於11日8時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此次崩塌於8時30分“不期而至”,災害發生僅半小時后,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隊、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等單位十餘人立即按照應急預案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調查,第一時間基本查清了崩塌災害基本特徵、災情損失、對災害成因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研判,迅速提交了應急調查報告,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建議,有效地避免了二次災害發生和應急處置現場安全。
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綜合防治的經驗
多年來,北京市在地質災害應對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績,為首都防災減災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下面以北京地區近年來地質災害最為嚴重、防治任務最為艱巨、防治成效最為顯著的2012年為例,將主要做法及經驗總結為以下8個方面。
(一)領導重視、制度完善
北京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長期的地質災害管理工作中,先後編製了《北京市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突發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北京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指導性文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汛期地質災害各項制度,如“兩卡”發放制度、“三查”制度、值班制度、地質災害預報制度、災(險)情報告制度等;建立了區(縣)—鄉(鎮)—村—人的逐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領導高度重視和制度的逐步完善,確保了首都地質災害應對工作較好地實現了“災前及時預警、臨災應急響應、災中快速調查、災后穩步處置”。
(二)提早謀划、認真部署
2012年汛前下發了《關於做好2012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召開了全市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印發了《2012年汛期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提前部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三)督促檢查、落實責任
汛期到來前,相繼對門頭溝、房山、密雲、懷柔等10個山區縣地質災害防治準備工作進行了專項檢查,逐級落實責任制,確保不出現管理“盲區”和工作“真空”。對汛前排查中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時提出防治措施。
(四)強化監測、群測群防
換髮村級地質災害防治“明白卡”1000余張,險戶地質災害防治“明白卡”10000張,完善了群測群防網絡,將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普及到險村險戶,不留死角、不落一人。7·21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后,緊急加印防災明白卡10000張,定製警示牌1600塊,及時發放到位。
(五)加強宣傳、深化認識
組織國土資源系統幹部職工、鄉鎮群測群防員200余名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編製《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科普宣傳手冊》;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6·25”土地日等特殊紀念日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發放宣傳折頁10000余張,宣傳袋20000個;在網絡上增加地質災害防治常識,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在線訪談”,宣傳地質災害科普知識;製作地質災害避險自救宣傳片,在北京電視台多個頻道進行循環播放。
(六)加強演練、提高能力
為進一步提高災害易發區群眾緊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基層臨災處置能力,2012年分別在門頭溝區王平鎮西王平村、延慶區千家店鎮石槽村組織市級地質災害應急演練2次;在密雲區石城鎮、懷柔區雁棲鎮八道河村、昌平區南口鎮居庸關村組織區級地質災害應急演練3次;在北京興發水泥有限公司組織單位級地質災害應急演練1次。
(七)科學防災、加強預警
繼續加強與北京市氣象局合作,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7月21日、25日、27日、30日和9月1日共發布了5期三級地質災害黃色預警,並第一時間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渠道向公眾發布,及時為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八)及時響應、高效處置
2012年,北京市地質災害應急調查隊共開展了19次地質災害常規應急調查,先後出動68人次,對災害發生的現狀、原因和潛在危害做了詳細記錄和評價,編製了19份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報告,分析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損失情況、危害範圍及進一步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並提出相應的防災措施、治理建議及避讓措施。特別是7·21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組織應急調查隊,組建專業應急調查組,先後出動60多支隊伍開展了一系列的災后調查工作,調查成果及隱患處置建議報告均在第一時間移交區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為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政府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結 語
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類型齊全、點多線長面廣,隱蔽性高、突發性強、危害性大,歷史上曾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長期以來,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共同努力下,北京市初步建立了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防治和應急處置四大體系,突發地質災害防治成效顯著、成績突出,積累了較豐富的綜合防治實踐經驗。本文第一部分重點介紹了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的歷史現狀、總體特徵、防治實踐和經驗做法。
新時代對首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新的命題和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命題、新任務,北京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仍需要長期深入全方位地加強綜合防控,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