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億5註冊測速網址_消防評論:《烈火英雄》里的消防BUG
最近的電影《烈火英雄》是一部誠意滿滿,卻BUG不少的影片,本意是宣傳消防隊伍的英雄主義,可是在眾多的硬傷和故意的煽情面前,變成了弱化消防工作的商業大片。這裏我來說說其中的不正常VR效果。
1. 影片開始有一個回燃效應,導致了有人犧牲和主角被解職。其中的火場呼吸現象是符合回燃效應原理的,只是這種呼吸需要陰燃(產生負壓)來實現,而不是燃氣泄漏(產生正壓)。所以,影片中在打開大門之後,突然火星點燃泄漏的燃氣,就顯得很突兀了,與火場呼吸(意味着負壓)是矛盾的,這是對回燃現象的錯誤解讀。
2. 女主之一,說“二十顆原子彈”,是非常搞笑的情節。通常我們用化學能除以一常數得到TNT當量,從TNT當量可以換算成原子彈,貌似女主的計算合理。問題在於,燃氣爆炸是有條件的,這麼多燃氣爆炸,需要多少空氣才能配合爆炸?起碼也是百萬噸級的。也就是說,你必須把原油霧化成油霧,與空氣混合才能達到原子彈爆炸的效果。否則,油池只能發生油池火災,向下的燃燒速度大約是每分鐘7毫米左右,這個燃燒規模是不用擔心的。所以,如果油罐火災不發生揚沸現象,是很少發生傷亡的,因為油池火災異常穩定,燒幾個小時都看不出來(只有液面的下降,其他條件不變);
來源:電影宣傳海報
3. 既然是油類火災,兩樣對策是不可少的。一是消防泡沫,二是消防沙。電影中的消防隊員手中的水流軟弱無力,顯然是臨時培訓的演員,還對付不了消防水槍的后坐力。通常訓練中不用消防泡沫,而是用工業肥皂來模擬。顯然,電影中沒有這個概念,居然用混凝土對付流淌火,這是不合理的作法,不懂油類火災的通用對策。
4. 真正的油罐大火,是看不見火焰的,因為當油池火災的直徑達到2米以上之時,混合效果變差,油池因為無法獲得氧氣而產生大量的煙黑,表現在油池越大,越看不見火焰。所以,當你看到那麼多明亮的火焰時,這是典型的VR效果,而且是不懂行的人作出的,讓人感到非常不真實。
5. 美國的火場英雄Paul ‘Red’ Adair,一生出入油田火場上百次,從未受傷(只有一次被別人誤傷),靠的是經驗和技能,靠的是對閥門的精通和操作程序的熟悉。這些英雄必備的專業技能,我們在《烈火英雄》中反而很難找到,只能看到被動的環節,顯然他們根本沒有做好相關的培訓、準備和預案,這是一支不稱職的隊伍,雖然能夠滅火,仍然缺乏專業態度和水平。聯想到中國消防隊伍在1991年科威特油田大火,2006年在土庫曼斯坦油田大火中的低效表現,我從這一次電影中找到了不稱職的原因。
6. 電影中的恐慌場景,是沒有來由的,也是美國應急管理研究者急於否認的人類行為學現象。通常在災難來臨時,人們不會恐慌,而是尋找失控的證據。只有完全絕望后看到一絲希望,才會發生所謂的人群恐慌。在今天高度關注輿情,控制信息單向流動的今天,社會恐慌發生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計。電影中的恐慌是一種故意的煽情,對於主題沒有很大的貢獻,屬於雞肋。
7. 還有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如關斷閥門是右旋(順時針),而電影中是逆時針(打開閥門);油管到處爆炸,而這些地方通常是氧氣不足,不支持爆炸的;在油罐大火中,主要的傷亡原因是缺氧(如毛岸英),而電影中的消防隊員似乎沒有這個常識;只有醫生才能宣告死亡,不是每一個人隨隨便便就說某某人犧牲了。
8. 總的說來,這是過去消防英雄觀的產物,是以集體為本消防文化和思路的必然結果。現在消防改革就是要破除這種觀念,提倡消防隊員的自救和主動避險,积極主動地搶險救災,而不是只服從命令。
9. 新觀念(以人為本的觀念)讓《烈火英雄》的主體設計顯得不合時宜了。留下來的,是全社會對防火工作的錯誤認識,對應急工作的錯誤理解,對消防工作者家庭的錯誤理解,對消防工作的錯誤定位,迫切需要有關部門來破除對消防工作的迷思。
10.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電影場景當做火災動力學的反面教材,告訴學生如何鑒別錯誤的常識。正確的常識如果消防隊伍都不會,我們該如何給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消防觀和英雄觀?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小火亡人”的深層原因,就在於國產商業片太輕視科學了。商人重利輕真相,電影煽情少真實,消防改革,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