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onico

June 12, 2023

關於歐億5平台>

歐億5app娛樂_消防理論:現代消防指戰員必知的災火理論

大家都認為滅火救援是一種經驗性極強的實踐活動,大家也都承認理論來源於實踐而又能反過來指導實踐。令人遺憾的是,《論燃燒與火災的關係》一文已經發表十幾年了,但“災火理論”至今仍未引起中國消防及其廣大指戰員的足夠認知。並且正因為缺少這一理論的正確指導,由此產生了諸多錯誤的作戰行動,有時甚至造成了包括令指戰員犧牲的災害擴大的嚴重後果。

什麼是災火理論?災火理論給滅火救援行動會帶來哪些現實的、直接的、甚至是關乎性命的影響?

首先說災火理論。

災火理論萌芽於2006年,緣起於《中國消防手冊》第八卷第七篇第七章災害成因部分的編寫。筆者在當時的編寫過程中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不用說普通老百姓,就連專門研究消防、從事消防的人都不清楚火災到底是燃燒還是災害(直到今天依然如此,火災術語改來改去,一會兒是災害、一會兒是燃燒,笑極了!)。正是對於這個看似絲毫沒有什麼必要的“咬文嚼字”般的問題的關注與思考,筆者才最終發現了燃燒與火災之間的關係並建立了它們之間的關係的10種模型。這期間引入了“有利燃燒”和“不利燃燒”的概念,其中的“不利燃燒”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災火”。因此,筆者把這一發現稱為“災火理論”。簡言之,災火理論是揭示有利燃燒、不利燃燒和火災之間關係的科學發現,它解決了人們對屬於自然科學研究範疇的燃燒和對屬於社會科學研究範疇的火災之間的關係問題。必須認識到,這個理論的提出必將對消防科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產生积極而重要影響。

下面是關係模型:


需要說明的是,要想看懂下邊這些模型,首先要知道:模型中的橫坐標代表時間T,左側的縱坐標“R”代表燃燒猛烈程度,右側的縱坐標“H”代表災害嚴重程度,型號里的“S”代表開始,“F”代表結束,”C“代表持續。比如,“SS-FF”代表燃燒開始災害也同時開始,燃燒結束災害也停止增長。以此類推。“R0”線代表有利燃燒和不利燃燒的分界,線下是人們希望的有利燃燒,線上則是人們不願接受的不利燃燒。

模型1:開始開始、結束結束型。


模型1是最基本、最好理解、也是在有意無意中最被人們認可的一種模型。在災火理論誕生之前,這或許是唯一被人們在潛意識里本能地認為存在的唯一模型。災害與燃燒同步開始、同步結束,即使在現實中這種情況較為常見,但它畢竟代表不了全部事實。正因為人們普遍認為燃燒與災害始終同步,才造成了“只要把火滅了也就萬事大吉了”的錯覺。這是最要命的。

模型2:開始開始、結束持續型。


模型2較容易理解,就是在燃燒結束的時候,災害並沒有完全停止,它在後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還有個增長。仔細一想,這種情況常有發生。比如,三樓着火了,你用10噸水把火給滅了,滅了是滅了,但樓下呢?樓下很可能被水淹而造成損失增加。還有,松花江邊的化工廠着火,你不管不顧地射水,火是滅了,後來的江水污染問題是不是來了?如果你知道這個模型,你還會不管不顧地蠻幹嗎?

模型3:開始開始、持續結束型。


模型3說的是不利燃燒到T1時受控變為有利燃燒、災害隨之停止的情況。這種情況突出表達了並不是所有的燃燒都帶來災害,有利燃燒在某些時候是需要的。比如,炒菜時油鍋着火了,我們有時只需要滅掉油鍋的火而不是連同爐灶的火一塊滅掉。再比如,發射火箭時出現意外造成地面起火,我們只需要滅掉地面火而根本不需要去滅掉火箭屁股上的火。道理雖然簡單,但在現實操作中,“追着火箭屁股打火”的現象卻極為普遍。

模型4:開始開始、1持續持續型。


這個模型是說,到T1的時候,燃燒雖然有限受控但它依然維持不利燃燒狀態,所以災害仍在增長。現實中有沒有這種情況呢?比如,某油井着火併造成周邊設施起火,我們滅火時很可能是很容易地就滅掉了周邊火,但我們不能輕易滅掉油井火。再比如,露天煤田火災,我們很可能 只能力所能及地滅掉可見的淺層火,但我們不能滅掉深層的、不可見的火,它們可能一直持續燃燒下去。明白這個道理,你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有時要“失小保大”,有時是“人不勝天”。

模型5:開始開始、2持續持續型。


這個模型與上一個模型的區別只在於火受控后變為有利燃燒在持續,而災害仍在增長。其實它是模型2和模型4的疊加。這麼說,你就很容易理解了,無需作更所得解釋。

模型6:開始滯后、結束結束型。


這個模型與模型1的唯一區別在於,最開始的時候燃燒是有利燃燒,到T0的時候火才因為某種原因而失控變為不利燃燒。這種情況其實在生產生活中極為常見,我們通常所說的失火或用火不慎都屬於這個範疇。比如,燃着的蠟燭意外傾倒等。

模型7:開始滯后、結束持續型。


此模型實際上是模型2與模型6的疊加組合。先是有利燃燒失控變為不利燃燒,後來是燃燒熄滅但災害仍在持續。

模型8:開始滯后、持續結束型。


這種模型是模型3與模型6的組合。意味着有些失火完全可以受控后變為有利燃燒來持續下去而災害不再增長。

模型9:開始滯后、1持續持續型。


這個模型是模型4和模型8的組合。它意味着並不是所有的失火都能回到有利燃燒狀態。

模型10:開始滯后、2持續持續型。


此模型與模型9的區別在於,即使燃燒失控又受控后變為有利燃燒,但災害依然有增長的可能,它其實是模型5與模型6的組合。

10種模型說完了,是不是還有其他可能的關係模型呢?也許有、也許沒有,筆者現在還不敢下定論。但至此,你應該接受這麼幾個觀點:

1.火災概念表面上很簡單,但實質很複雜。

2.燃燒與火災是兩碼事,混為一談不合適。

3.模糊的認識導致模糊的行動,後果嚴重。

4.災火理論告訴我,不能追着火箭屁股打。

5.災火理論告訴我,不是所有餘火必須滅。

6.災火理論告訴我,滅火要防止次生災害。

……

現在想,衡陽11.3大火,在燃燒物燃燒殆盡僅剩餘火絲毫不能再造次的時候、在“頭重腳輕”的大樓又已經被長時間大火燒灼的情況下,指戰員進去滅余火而造成重大傷亡,是不是有點虧呢?或許有人會說,誰知道建築質量那麼差?而筆者要加上一句:既然不知道建築質量那麼差,為什麼還要冒着生命危險去做無用功呢?(我們不能只歌頌英雄而忘記了內心的吶喊!)

你發現,如果你接受了災火理論,你將變成不一樣的你、中國消防將變成不一樣的消防。科學、理性,不是完全靠所謂的經驗,而是要上升到理論並在理論的支撐下來尋找答案。

筆者作為是火調人來指手畫腳地談滅火,這在世俗的眼裡是可笑的。然而,讓消防員安全回家、讓滅火行動更加科學理性,這是一個消防人的責任。所以,無論如何我必須說上這麼幾句。

國內知名應急管理研究專家、博士生導師、我的碩士老師、中國科學院陳安博士此前見我發出來的10大關係模型,給我點了贊,說思考的很好,謝謝陳老師的鼓勵。

2009年在原武警學院給全國火災調查師資力量培訓班上將災害成因調查時,我就講過災火理論及10大模型,可惜後來如石沉大海,沒見當年重點培養的“種子”到今天發出了什麼芽!

前幾天筆者給海南省應急管理廳領導和機關幹部授課、給海南新訓消防員們授課,都講到過這個災火理論。有個指揮員說:“我幹了這麼多年,還真是頭一次聽說這個理論,對我的觸動很大!”

……,

你怎麼看這個災火理論?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