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onico

June 13, 2023

歐億5主管招商>

歐億5代理1980_消防救援:洞穴事故怎樣正確處置?

洞穴救援環境複雜,生物繁多,空間小,難度高……

洞穴的常見類型和特點

洞穴是自然形成的人可進入的地下空洞,通常由水的溶蝕、侵蝕和風蝕作用而成。洞穴是地球自然景觀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亦是一種獨特的自然資源,與人類的生產活動有着密切的聯繫。洞穴的分類形式多樣,根據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可將洞穴分為三大類,按洞穴大小分:單一洞穴和洞穴系統;按洞穴形態特徵分:橫向洞穴和垂向洞穴;按洞穴形成的狀態分:天然洞穴、人為洞穴和塌陷洞穴。

洞穴的多樣性對救援的影響

1、洞穴內的氣候條件對救援的影響

由於洞穴空間被周圍岩石所圈閉,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系統;其氣候變化主要是通過洞內空氣、水流運動和內部岩石結構來實現的,總的來說是一個溫度比較穩定、潮濕、黑暗、安靜的地下世界。我們常說洞穴內冬暖夏涼,實際上是指洞內氣溫能保持相對穩定。一般來說,洞口帶的氣溫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其日變化和年變化與當地地表氣溫變化相近,而越往洞內,則氣溫波動越小甚至不受外界影響,基本穩定在當地多年平均氣溫左右。由於洞內比較封閉故相對濕度一般較高,有些洞穴能達到50% 以上,雨季和有地下河的洞穴要比干洞的相對濕度更高些。洞口數目越多、與外界空氣交換越頻繁,則其氣候波動幅度就越要大一些。

如果洞穴所在地年溫差或Et溫差大,就會因洞內外溫差較大而產生空氣壓力差,導致了洞穴空氣運動的產生。如夏季或午問空氣多往洞外流動,冬季或夜間空氣則多往洞內運動,在洞內因通道橫斷面突然變小所產生的空氣密度差也能導致速度較大的空氣運動,因此越往洞下與地表的溫差就越大,因此救援人員一定要注意洞內溫度、濕度對實施救助的影響。

2、 洞穴內的複雜情況對救援的影響

2.1洞穴內外部環境

天然洞穴多數呈洞口小內堂大,洞深、壁滑、亂石凹凸、陰暗潮濕,大部分分佈在崇山峻岭之中、路徑曲折、坡陡路險、雜草縱深、樹木連片,道路交通很不方便且在洞口周圍有樹或草遮擋,不易被發現,救援人員接近時極易落入其中。

人為洞穴又具有多種複雜因素事故源,如坍塌滲水、泥土鬆動等,救援人員救助時必須考慮其多種危險因素。

2.2洞穴結構

無論是天然洞穴也好,還是人為孔洞井也罷,它都是不規則的,都存在形狀、深度、內部結構各異,尤其是天然的有受地球重力吸引的陲掛狀的大型帷幔(石筍),有高懸在洞頂上的如絲般柔軟的石旗、犬牙交錯的石钟乳和薄如蟬翼的鵝管;還有幾乎不受地球重力吸引的石盾,石花、月奶石;以及貫穿洞穴上下的石柱,順延洞壁而下的層層石幕,洞穴廊道里的石梯田、邊石壩(橫過水流方向形成的凸向下游的壩狀邊石,造成落水洞內的一些坡度和洞內的懸崖梯凳,造成救援繩索等器材的摩擦)

由於氣候和地殼褶皺、升降、斷裂等變動,使得岩層不斷出現無規則的裂隙、錯位較大的斷層而擁有崩塌作用形成的塊石、碎石和角礫石堆積物以及洞穴生物堆積物(主要由動物糞便、骨骼所形成),洞內岩石的犀利稜角和諸多結構因素使救援行動不得不為這些做必要的考慮,同時給救援工作帶來很多不利因素。

2.3洞穴生物

在洞口有光段,往往長有草本植物、地衣、苔蘚等;在完全黑暗的洞穴深處,含恭弘=叶 恭弘綠素的植物雖無法生存,但也有低等生物生存。就動物而言,現代最為常見的洞穴棲居動物有岩燕、蝙蝠、蟋蟀、蜈蚣、蜘蛛等;偶爾也能見到鼠、蛇類動物等;地下河中則常常能見到魚、蛙、螺等。真正的穴居動物因一生都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世界,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眼睛退化或無色,如雲南九鄉溶洞地下河中的洞穴盲魚等。

洞穴內的生物對於救援人員的心理、生理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植物帶來的影響比較小,而動物來說有的可能不小心會威脅到救助隊員的安全。黑暗裡的動物如蜈蚣、蛇等能直接對救助隊員進行攻擊,如2007年貴州某消防隊在進行洞穴救援時發現內部有蟒蛇,救援人員通過全身塗撒硫磺來避免傷害,成功完成救援。因此,救援隊員在深入洞中必須具備有過硬的心理、生理來應對這些複雜、少見的情況。

2.4缺氧

多數洞穴深達幾十米,上百米,有的更深,且一條獨徑深入其中,無叉道,導致洞內空氣稀少,還有的洞穴蝕爛物質長年積累, 內部形成了大量的有害氣體。多數洞穴約在5~10 m時還有足夠空氣可供人員呼吸,但超出10 m后空氣逐漸減弱,缺氧情況嚴重,深入其中只有靠大功率送風或補氧來解決被困和救援人員的吸氧問題, 由於受環境條件、裝備配備等諸多因素制約,只能靠有限的空氣呼吸器或氧氣呼吸器來解決,送風和供氧的難度都比較大。

2.5垮塌

有的洞穴的洞壁為鬆散型結構,特別是人為形洞穴的這一現象比較突出,因在其施工過程中,距洞口部位3~4m用混凝土緊固,再往下緊固較少或沒有緊固,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或下雨積水浸泡,以及救援人員在救援過程中的碰撞或發出的振動都有可能導致鬆動的岩石泥土垮塌和掉落。

垮塌和掉落的岩石泥土很容易擊傷救援人員,導致救援中斷,也有可能導致涉險人員被擊傷,形成二次傷害。一旦在救援過程中發生垮塌或岩石泥土的掉落,救援人員避讓困難,容易被埋壓,或造成涉險人員被埋壓。

2.6能見度低

多數洞穴都存在陰暗潮濕,無光線照明的地方,天然形洞穴洞內通常一片漆黑,在救援過程中只能採用人工照明, 由於受氣壓、洞壁的凹凸部位、照明器材、照明角度、照射方位、距離等因素影響,洞內照明效果差,能見度很低。

2.7作業空間狹窄

多數洞穴空間範圍小,特別是從地面到洞底的路徑大多數是小空間,要麼是洞口小,要麼是深入路徑窄。救援人員在作業時,必須佩戴個人防護裝備和施救器材,活動空間範圍小,操作受到很大的限制。有時多數洞壁成垂直面,潮濕潤滑,救援人員在施救過程中着力點少,只有依靠繩索牽引才能開展施救,有時還要懸空作業。近幾年全國消防部隊在參与的多起洞穴救援中,幾乎每次都要反覆幾次,至少都要在兩次以上才能完成救援任務,且時問跨度要達幾十分鐘乃至幾個小時,救援人員非常疲憊,器材裝備嚴重磨損。

洞穴事故救援處置的基本措施

1、洞穴內的氣候條件對救援的影響

洞穴事故的突發性和發生事故后發展進程的快速性,使得作為事故處置主力軍的消防部隊,組織指揮準備活動所能佔有的時間很少。接到出動命令后,消防部隊必須立即由正常轉入臨戰狀態,這就對洞穴事故救助的消防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做好洞穴事故救助事件的處置,必須加強特殊裝備的配置,积極研究洞穴事故救助的各種有效方法,規範洞穴事故救助的程序,並做好安全防範工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做好處置洞穴事故救援前期的準備工作就顯得尤其重要。

2、加強器材裝備的裝備工作

根據可能發生的洞穴事故,积極向當地政府報告,購置一些適合洞穴或孑L、樁井等救援的特殊器材,或根據需要利用技術革新活動,充分調動救援人員积極性,發明一些救援所需器材,作好器材裝備上的準備,一旦處警便能有效運用。

洞穴事故救助應準備的主要器材裝備有:

(1)搶險救援服、呼救器、安全繩、安全鈎、腰帶、大繩、導向繩(分為主繩及繩袋,其中主繩長度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需要200 m100 m50 m若干根)、滑輪、消防緩降器、軟梯;

(2)通訊工具(防爆手持對講機、有線耳麥)、頭燈及備用照明設備(含移動照明燈組、防爆手電筒、充電器)

(3)氧氣呼吸器、空氣呼吸器及供氣源(考慮地下救援可能時間過長,若配備有移動充氣機,應調派移動充氣機到場)、大功率送風機、手抬機動泵、救援支架、軀體固定器、破拆工具、生命探測儀、有毒氣體偵檢儀等消防裝備;

(4)充電型衝擊電鑽或手鑽及鐵鎚,掛片、螺栓、岩釘;

(5)食物、飲用水、硫磺(防洞穴生物)、三角巾、繃帶及簡單醫藥護理用品。

3、加強對洞穴事故救助的針對性訓練工作

訓練分為理論教學、技能操作訓練和實戰模擬訓練。

理論教學是由專業人員或專家向官兵講授洞穴救援的相關內容,使官兵了解一些地殼運動與洞穴形成的基本知識,掌握處置洞穴事故救援的多種措施等。

技能操作訓練是提高戰鬥員在洞穴事故處置中能熟練操作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洞穴事故救助實戰中,根據不同的事故處置,已經用到或將會涉及到的相關技能操作訓練有:

(1)各種結繩操法;

(2)各種懸垂下降操和攀登操;

(3)現場急救訓練中的止血、包紮;

(4)骨折臨時固定;

(5)心肺復蘇。

實戰模擬訓練是假設或選擇不同的洞穴場所組織官兵進行適應性訓練,使其親身體驗和了解實情實境,更直觀地掌握各種救援技術。

4、作好情況偵察

(1)到達現場后,詢問知情人和當地人,了解洞穴內部的基本形狀、構造特點、大小、深度、有無有毒生物和近期使用等情況;

(2)被困者數量、落井時間、年齡、身高、體重、健康狀況;

(3)偵察洞內氣體的含氧量、是否有有毒氣體,認真觀察周圍的地形、地貌、可利用的建()築物、用火、用電情況和交通情況;

(4)查明洞內情況,是否有可能發生坍塌,確定一條安全、快捷的最佳下井路線。在通過詢問無法確定洞內情況時,可以派至少2名救援經驗豐富的救援人員同時下洞偵察(必須佩戴齊全個人防護裝備),並提出要求,交待注意事項。

5、加強現場救援指揮

明確專人對現場進行全面的指揮和協調工作,擬定救助的實施方案,正確選擇救援路線。對參戰官兵進行分工(戰鬥編成),選派業務和心理素質過硬、洞穴救援經驗豐富的官兵組成若干救援小組下洞實施救助,每個救援小組應由1名幹部或士官帶隊指揮,利用一切可用的裝備準確、迅速地對被困人員實施救援。

6、作好個人防護和送風增氧工作

下洞救援人員必須配戴好防護裝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對講機、照明燈具、安全繩、導向繩等),做好自身安全防護。同時要嚴格檢查其個人防護裝備是否完整好用,登記進洞時間,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送風增氧工作,可利用大功率送風機向洞內輸送新鮮空氣進行置換。

7、加強救援聯動

及時通知事故當地政府人員和洞穴專家到場協助救援,並適時啟動社會聯動反應機制,做好急救準備,贏得搶救時問。對救出的傷者要仔細確認其受傷程度並進行現場緊急救護,隨即送往就近醫院救治。如果醫療救護部門(120)已到現場,可移交醫療部門進行處置。

8、做好後援保障工作

在需要長時間作戰的情況下,現場指揮員要及時向支隊指揮中心和當地政府報告情況,通報現場需要的器材和物資。遇到通訊不暢,現場指揮部一時無法與支隊指揮中心及當地政府取得聯繫時,支隊指揮中心及參戰單位人員要研究分析現場所需物資和裝備,必要時派人員將物資和器材送達現場,確保現場人員醫藥、食品和器材供應充足,做好現場救援人員的防病和飲食衛生工作,滿足長時間連續作戰的各種需要。

洞穴事故救助處置中的注意事項

1、注意預防次生災害的發生

在洞穴事故處置救援的過程中,次生災害隨時都可能發生,如隨着戰鬥員的進出溶洞地穴中的氧氣含量減少、被困人員家屬強烈要求進入時發生的衝突、洞體坍塌、出人口被封堵等。因此,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切忌盲目施救,首先要仔細勘察現場,要指定經驗豐富的人員為觀察員,注意現場的變化,所有救援人員要加強行動安全,嚴格個人防護,必要時應逐步深入洞中偵察。天然洞穴救援時要防有毒氣體毒害,城市坑、洞、井救援時要防施工過程中損壞燃氣管道導致泄漏形成易燃氣體或爆炸性氣體,防止發生次生事故。

2、現場警戒

在洞穴事故處置救援的過程中,由於現場情況複雜,所以一定要實施現場警戒。可將無關和多餘人員盡可能撤離危險地帶, 以精兵強將為主,分組輪換作業,做到既考慮人員連續作戰體力的需要,又要考慮一旦現場發生意外,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

3、嚴格遵守救助操作要求

(1)安全鈎應掛在肋下皮帶和氣瓶周圍等容易操作的位置;

(2)將備用氣瓶保護繩一端連結在地面固定物上;

(3)不能將安全鈎直接掛在洞壁上時,可將繩索環繞在固定物上,並掛在身體結繩一端的繩索上;

(4)洞內沒有障礙物時,可掛着繩索進行活動,但要注意保護繩與救助繩不能纏在一起;

(5)地面保護人員不能交叉站位,避免保護繩打結;

(6)將被救者向上拉時,救援人員不要站在待救者的正下方,要注意隨時觀察被救者狀況;

(7)在現場進行救助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洞口的安全問題,在洞口接應的人員應合理安排,搞好警戒,防止圍觀人員涉險也避免人員過於集中洞口,以免造成人員擁擠摔人井內或因人員多、地面負荷超重,而造成洞口的崩塌,從而釀成新的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