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億5怎麼樣_單霽翔揭故宮防火秘笈:3300個攝像頭 屋頂沒雜草
(原標題:單霽翔揭秘故宮“防火秘笈”:3300個攝像頭 屋頂沒雜草),,
(原標題:單霽翔揭秘故宮“防火秘笈”:3300個攝像頭 屋頂沒雜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5日電 如今的故宮,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網紅”博物館,有眾多珍貴文物,各式精彩展覽,接地氣之餘還賣得一手好萌。在許多人眼中,正是單霽翔在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通過一系列舉措讓古老的故宮變了樣。
白色上衣、深色褲子……24日出現在公眾面前的單霽翔,穿着依然樸素整潔。今天,他現身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講,分享故宮成為“網紅”背後的故事。
前段時間,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是熱門話題。回顧巴西國家博物館的大火、巴黎聖母院大火造成的嚴重後果,單霽翔感嘆:故宮博物院有1200棟木結構古建築,防火任務無疑十分艱巨。
“今天故宮博物院建了五个中控室,裏面有65面大屏幕,連接3300個高清晰攝像頭。我們還加大高壓消防栓的合理布局,提升防雷設施,研發新型消防裝備。”單霽翔透露,消防隊員要演習。而且機器人也要演習:一旦發生火情會迅速沖入火場,把明火先滅掉。
只有這樣強大的消防力量,才能確保萬一發生火情時可以及時撲救。單霽翔說,預防性保護更為重要,“我們進行了為時三年的環境大清理、大整治,室內10項內容,室外12項內容”。
首先是散落在各個房間的文物,比如器物座、象牙等,經過一番努力,55000件散落在各個房間的文物被妥善收藏。許多屋子炕上堆着的褥子、毯子熏蒸除菌后,進入了織綉庫房。
室外清理更複雜。兩個星期全員參加的大掃除過後,樹枝、雜物等火災隱患被排除。故宮屋頂上的雜草是個很叫人頭痛的問題,它會導致瓦拱鬆動,雨水灌進去的話可能令梁架糟朽。
“所以必須得把瓦揭開,把草根拿出來,把古建築修好,把縫抹嚴不叫草籽再進去,這樣一干幹了兩年,我們終於可以對社會宣布,故宮博物院1200棟古建築上沒有一根草。”單霽翔說。
故宮的“去商業化”是一個重要環節,單霽翔說,過去觀眾参觀基本都走中軸線,結果被認為有商機,太和門裡也是商店,乾清門也是商店,商業氛圍太濃,“我們把它拆了。今天大家再站在隆宗門廣場看四周,沒有任何商業設施影響壯美的古建築。”
按一般参觀順序來說,走到御花園時行程接近尾聲,以前這附近賣漢堡、烤腸等,人們買來后就站着吃。單霽翔做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一到中午,整個御花園就是個“大食堂”,還怎麼體會古典園林的意境?
“我們把這些食品移到兩側,建立觀眾服務中心,叫觀眾有尊嚴地休息。”單霽翔說,清理中花費力氣最大的是拆除幾十年來在故宮積累下的135棟臨時建築,包括最危險的59棟彩鋼房。一番整治,南大庫成了傢具館,南三所露出了本來面貌。
拔草也好,做平1750個井蓋也罷,看起來都是小事,但如果不堅持,就很難實現最終的質變。單霽翔希望通過不懈努力,使人們再到故宮博物院看到的是綠地、藍天、紅牆、黃瓦的美景。
在提升環境的同時,是把古建築修好,才能實現開放區域的擴大。單霽翔回憶,鄭欣淼院長剛上任時,就啟動了故宮整體維修保護工程,下決心要用18年的時間把故宮1200多古建築全部都修好。
“建福宮花園曾被一把大火燒掉。後來經國家批准,今天把它修復了。”曾被有關部門借走辦展覽的大高玄殿,故宮收回來后也對其進行修繕。單霽翔幽默地開始“打廣告”,“今天它即將修好,歡迎大家参觀”。
参觀的舒適度提升、開放區域擴大,觀眾不斷增加。2015年,由石渠寶笈特展的舉辦,還出現“故宮跑”的文化現象。以至於當時有位老先生跟單霽翔抱怨:故宮怎麼搞的?辦個展覽怎麼像運動會一樣?
“我趕快承認錯誤,說我們好好辦運動會。”於是,故宮方面連夜做了20個牌子、1000個胸牌,發給排隊的觀眾,按順序進場。單霽翔笑着說,“後來我聽說全世界的博物館舉辦展覽,有入場式的只有故宮博物院”。
但觀眾實在太多,一直排到了晚上。晚上八點,單霽翔去看望觀眾,發現大家渴了,趕緊讓工作人員燒好茶水遞上去;到了夜裡十二點,觀眾喊餓,他又帶着工作人員給觀眾送上了方便面。等最後一位觀眾走出展館,天都快亮了。
從這件事中,單霽翔發現,不能再把99%的文物藏在庫房裡,“人民群眾有強烈的文化需求,我們必須開放更多區域,舉辦更多展覽”。慢慢地,故宮從過去只開放30%的區域,到現在已經開放到80%,很多過去“非開放區域觀眾止步”的地方,今天變成了展區展館。
“當我們的文物得不到保護時是沒有尊嚴的。只有它們得到修復,面對觀眾時才會光彩照人。”單霽翔說,2014年,全院下定決心要叫紫禁城在建成600年之時,收藏180多萬件文物都必須神采奕奕,“這是這些年我們奮鬥的最重要的工作”。
在所有故宮人的努力下,端門成為“数字博物館”,暢音閣被修好了,重新演出中國傳統戲曲……接地氣的故宮獲得觀眾的喜愛,變成名副其實的“網紅”。
單霽翔慢慢摸索到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路:長期以來我們把文物保護視為部門的、行業的、系統的工作。實際上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權利和責任,只有把文物保護的知情權、參与權、監督權和受益權交給億萬民眾共同守護,文物才能真正獲得安全。
“過去我們開放30%區域的時候,會有250名員工拉網式的清場。今天開放80%的區域,會有700多名員工拉網式清場。每一個角落都要細心檢查完畢。強大的安全防範新系統全部啟動,整個夜間就會安全。”單霽翔說。
早前,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火爆一時,許多人惦記着到故宮修文物。單霽翔透露,今年招88名新員工,4萬多人報名,“我們開放了故宮文物醫院,讓大家看看我們200名文物醫生在做什麼”。
他希望,不斷擴大開放的故宮博物院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片文化的綠洲。而一個好的博物館,不是建一個高大的館舍再開放,而是要做到深挖自身文化資源等,成為一個人們走進以後不願意回去,回去以後還要再來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