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億5線路5檢測_國家文物局:火災是古城鎮和文物建築最大的危險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林維)21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和公安部消防局首次在北京聯合召開會議,總結近年來中國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問題。據介紹,近年來,火災仍是古城鎮、古村寨和文物建築最大的安全威脅。中國正逐漸完善文物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文物消防安全的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中國公安部消防局局長 於建華 介紹說,從近些年的中國文物古建築火災來看,雖然總量不大,但損失大、影響大。他舉例說,2014年雲南香格里拉市獨克宗古城火災,燒毀房屋242棟;2015年雲南大理州拱辰樓火災,使600多年歷史古迹全被燒毀。於建華指出,中國文物古建築在消防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建築耐火等級低。多採用木質結構,易燃可燃物多,且建築密度大,缺少防火分隔,一旦起火極易迅速蔓延。二是用火用電不規範。從近4年文物火災原因看,電氣佔26.8%,用火不慎佔20.1%。三是消防設施設備缺失。,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林維)21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和公安部消防局首次在北京聯合召開會議,總結近年來中國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問題。據介紹,近年來,火災仍是古城鎮、古村寨和文物建築最大的安全威脅。中國正逐漸完善文物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文物消防安全的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
據統計,2010年至今,中國已有34處重點文物古建築發生火災事故,很多重要文物建築在大火中受到嚴重損毀甚至全部滅失。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是電氣原因所致。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坦承,在各種威脅文物安全的因素中,火災一直是中國古城鎮和文物建築最大的危險。由於文物有不可再生的屬性,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損失巨大。目前,有關方面正在逐漸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火災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此外,國家文物局還在积極推進文物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宋新潮介紹說:“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了‘文物消防安全百項工程’,全面提升100處文物分佈豐富、消防基礎相對薄弱的古城、古鎮、古村落和古建築群的消防能力。此外,每年還支持100至150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消防設施建設;同時,积極探索解決區域性火災防控;部署開展文物建築電氣火災防範系統示範應用。”
中國公安部消防局局長 於建華 介紹說,從近些年的中國文物古建築火災來看,雖然總量不大,但損失大、影響大。他舉例說,2014年雲南香格里拉市獨克宗古城火災,燒毀房屋242棟;2015年雲南大理州拱辰樓火災,使600多年歷史古迹全被燒毀。於建華指出,中國文物古建築在消防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建築耐火等級低。多採用木質結構,易燃可燃物多,且建築密度大,缺少防火分隔,一旦起火極易迅速蔓延。二是用火用電不規範。從近4年文物火災原因看,電氣佔26.8%,用火不慎佔20.1%。三是消防設施設備缺失。
於建華強調,公安消防部門要與文物部門的溝通配合,建立完善信息互通、風險預警等長效機制,共同防範文物古建築火災。此外,消防部門平日里也要做好滅火救援準備。
於建華說:“對文物建築做到‘一家一預案’,熟練掌握重點部位、消防設施、道路水源等情況。聯合單位自身和周邊的消防力量,定期組織實戰演練,提高滅火救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