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億5代理_歷史地震與滑坡災害
6月2日以來,我國江南、華南等地遭遇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暴雨導致大量的水分下滲,致使斜坡上的土石層飽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層上積水,從而增加了滑體的重量,降低土石層的抗剪強度,導致南方部分地區出現洪澇、滑坡等災害。
除了暴雨,誘發滑坡的另一個外界因素就是地震。2008年5月12日,在我國四川省發生的震驚中外的汶川地震,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地震誘發滑坡的鮮明特徵和恐怖力量。
汶川地震誘發的滑坡分佈廣泛,“廣”到波及84個縣、48萬平方千米;數量眾多,“多”到約5萬處;規模巨大,“大”到單體滑坡體積可達11.6億立方米;災害慘重,“重”到導致2.5~3萬人死亡,遠超過震前20年來全國因地質災害死亡人數的總和!
多年統計显示:我國西部強震山區,一次地震誘發滑坡致死人數約佔地震總死亡人數1/3~1/2以上。
那些應被銘記的災難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區域範圍內,能夠導致群發地震滑坡的最小烈度約為Ⅵ度;而我國地震活動強烈,Ⅶ度及以上烈度山區面積約佔陸域國土面積的40%,意味着380多萬平方公里的山區面臨着地震滑坡的潛在威脅,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地震滑坡災害發育最強烈、因災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除汶川地震以外,歷史上的地震滑坡災害也不勝枚舉。
1. 國內最早的地震滑坡記錄。
我國關於地震誘發滑坡災害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周朝。據《國語·周語》和《史記·周本紀》記載:“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滅,周乃東遷。”描述了公元前780年岐山6~7級地震誘發大量滑坡,堵塞涇河、渭河以及洛河流域形成堰塞湖,導致“三川”竭流的史實。正如周朝大夫伯陽父所說“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可見一次地震滑坡災害甚至可以影響一個王朝的興衰。
2. 國際最早的地震滑坡記錄。
國外關於地震誘發滑坡災害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聖經》,將地震及次生滑坡災害描寫成耶和華懲罰惡人的手段。如創世紀第七章第十一節“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等,而罪惡之城“所多瑪”與“俄摩拉”被席捲沖入死海這一事件經國外學者考證,也是由於地震液化及其次生滑坡所致。
3. 造成傷亡最多的單體地震滑坡案例
1718年通渭7.5級地震誘發磐安鎮趙家窯滑坡,據《甘谷縣誌》載:“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大地震,北山南移,覆壓永寧全鎮,禮幸留少半,西北無有存者,共傷三萬餘人……”。清康熙年間鞏建中寫的《地震記異》,詳細記述了趙家窯滑坡埋藏永安鎮的情景:“震時天暗淡,光霧撩,震聲轟轟不絕,過迅雷十倍。北山一帶山崩土飛,壅渭而奔,直撲於南山腰,將環鎮二十里屬人壓之,其平地沖為高阜,傾陷坳垤,淤泥若漆,令人怵目而慘心重,一如通渭也。”
4. 致死人數最多的群發地震滑坡案例。
1920年海原8.5級地震觸發了大量的地震滑坡群。大地震共引起約675個大型滑坡,造成40多個地震堰塞湖,其中長度大於500米的滑坡就有657個之多,滑坡分佈面積超過5000平方千米。大規模的滑坡在地震南部黃土丘陵區形成了3處滑坡災害集中區,共造成約10萬人死亡,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四座縣城直接被毀。
5. 致死人數最多的地震滑坡災害鏈案例。
1786年康定7.5級地震在摩崗嶺—得綏一帶觸發了大量的地震滑坡,其中影響最嚴重的便是垮山滑坡,也就是現在的爛田塆滑坡。史料記載,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大渡河沿岸瀘定、漢源等地發生巨大山崩,壅塞大渡河,斷流十日,積水高二十餘丈。五月十六,大渡河潰決,高數十丈的水洶湧而下,河溝回水數十里。樂山、宜賓、瀘州沿江一帶人民漂沒者十萬眾。
6. 國內規模最大、滑移距離最遠的地震滑坡案例。
2008年汶川8.0級地震觸發的大光包巨型滑坡,位於綿竹市安縣,滑坡形成的堆積體沿主滑方向長約4.2千米,寬約2.2千米,體積約為11.6億立方米,是我國已知的最大規模地震滑坡,也是世界上已知七個規模超過5億立方米的超大規模滑坡之一。滑坡形成的高達690米的堰塞壩,是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堰塞壩。
7. 國際滑移速度最快的地震滑坡案例。
1970年5月31日,秘魯欽博特市發生7.7級地震,強大的衝擊波震裂了秘魯國境內最高的山峰——瓦斯卡蘭主峰的冰冠。一塊大約近千平方米的特大冰塊,狂落下墜近千米,撞擊在冰山和冰河湖中。大量冰雪岩體,紛紛崩塌、滑坡,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約有5000萬立方米的冰雪泥石流。它就像龐大無比的推土機一樣,以高達100米的秒速向山下奔騰,迅速剷平了沿途所有的山丘和村莊后,一下子“全體”凌空傾倒在容加依城內,當場沖埋2.3萬人,創迄今世界歷史上冰雪泥石流沖埋死亡之最。
關於地震滑坡堰塞湖的辯證法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兮
汶川“5.12”大地震不僅在地震影響區內產生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質災害,而且由於地震滑坡堵塞江水,在極震區內形成了104處堰塞湖。其中位於澗河上游距北川縣城約6千米處的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災區面積最大、危險最大的一個堰塞湖,庫容約為1.45億立方米。
汶川地震后,唐家山堰塞湖應急處置措施
壩體順河長約803米,橫河最大寬約611米,面積約30萬平方米,由石頭和山坡風化土組成,上游集雨面積約3550平方千米,宛若一顆“定時炸彈”存在於北川及綿陽人身邊。
北川地區地震滑坡分布圖
(圖片來源:《汶川地震地質災害圖集》)
福兮
地震滑坡帶給我們深重的災難,卻也可以轉變為令人嘆為觀止的地貌景觀。現如今,這個曾讓無數人“談湖色變”的唐家山堰塞湖涅槃重生,將打造成為國家級水利景區,化作一灣“人”字形的靜水。無獨有偶,九寨溝聞名遐邇的五花海、鏡海、熊貓海等各種海子,原本也是地震滑坡后形成的堰塞湖。
九寨溝五花海景區
以防為主——地震滑坡風險的應對策略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地震滑坡風險管控在地質災害防治和地震災害防禦中舉足輕重。目前,國際上一批學者依託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平台,初步建立了針對重大地震事件滑坡數據庫。利用這些數據庫,在地震發生后,可以進行近實時地震滑坡分佈快速評估,用於指導應急救災。
不過這種評估終究是“事後諸葛亮”。為此,我國和歐盟12成員國等一些地震多發的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探索開展了面向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滑坡情景預測評估,搜索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的高風險地區,進而通過國土空間規劃的方式,禁止或限制在地震滑坡高風險區進行開發建設,並有針對性地實施災害災害措施,以便從源頭控制或減輕重大地震地質災害風險。